仙家托梦一百零八种梦,癸酉本《红楼梦》到底是不是真的?
是真是假不敢说仙家托梦一百零八种梦,但是内容却是很值得让人深思。癸酉本石头记写的烂,却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主旨:讽清悼明。
癸酉本是一本十分契合原著伏笔和批语的书,而且逻辑清晰,剧情紧凑有序。而且解释了为什么会是禁书,而且只禁后28回。因为这实实在在的是一本“反书”。
总结一下的它的神来之笔:
(1):冷子兴再说四大家族,此时贾王薛史已经败了,还怕他们做甚。
(2):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,此时贾府满目疮痍,并找到了惜春留下的《大观园行乐图》,画上的繁华,现实的破败形成极强的对比。
(3):王熙凤知命强英雄,王熙凤谢幕刚好是倒数第三回,和凤姐第三回出场对称。以一句“我来迟了”谢幕,呼应开头的“我来迟了”的出场。王熙凤死后放心不下贾家,死后还魂变成乞丐,扫雪拾玉,得知贾府败了,跑到祠堂哭着说我来迟了,咱家都败了,然后化成厉鬼去杀那些害贾家的人。这一段回应了点了《还魂》,扫雪拾玉的批图,被魇镇时说的话,以及为什么邢夫人会知道王熙凤私下当东西。
(4) 贾宝玉薛宝钗紫檀铺成亲时,穿的正是晴雯病补的孔雀裘。
(5) 茜雪带领醉金刚倪二,贾芸,小红到狱神庙救贾宝玉,来到紫檀铺,茜雪伤重身亡。刚好回应批语。
(6) 癸酉本里活到最后两鬓斑白的有薛宝钗,贾宝玉,史湘云,而且贾宝玉最后和史湘云相依为命,刚好回应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暗示和批语。
(7)因为晴雯惨死,贾宝玉决定遣散怡红院的丫头,袭人出嫁蒋玉函时对宝玉说“好歹留着麝月”。
(8)大观园被抄之前,贾政先抄了赖大家的小观园,让焦大觉得贾家有希望了。贾府被抄,焦大撞柱自杀。
(9)林黛玉误听金鸳鸯谗言,害死了精明能干的小红,最后贾环,赵姨娘,钱槐带的土匪杀进贾府,林黛玉上吊自尽。结果贾环没呆几天,贾蓉贾蔷带领着另一伙土匪赶走了贾环的土匪,最终占领了贾府。这太明显了,读过历史的人都懂……
还有很多不错的情节:妙玉失身瓜州渡,探春清明节出海远嫁,元春托梦警天伦,最后的情榜108人(情榜没有十二官),薛宝钗借词含讽谏,薛宝钗改嫁贾雨村,被门子发配到北疆,病死埋在雪中,巧姐被狠舅奸凶卖了,又被刘姥姥打救回乡下,贾宝玉做了两回和尚,贾兰中进士,靠着军功封官,李纨刚享福突然死了,赵姨娘命丧平安州……
秦可卿命丧天香楼是什么原因?
一句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引起过无数专家读者的遐想,一个“淫”字不知有多少人被迷惑,“天香楼”三字更是给那些遐想与迷惑增加了无限色彩。
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这句话来自批语,到底是什么原因?是否与贾珍有关?关键要看怎么去理解这段批语。
批语是这么说的:
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,作者用史笔也。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,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?其事虽未行,其言其意,令人悲切感服,姑赦之,因命芹溪删去“遗簪”、“更衣”诸文,是以此回只十页,删去天香楼一节,少去四五页也。”
文学作品中批注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读懂某些内容,而《红楼梦》是用“真事隐去、假语村言”的笔法写出来的,批语就起到了暗示与引导的作用。由于暗示与引导不是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背后隐藏的“真事”到底是什么,所以,最后答案都要全靠读者自己怎么去理解琢磨了。
关于这段批语,作为千千万万普通读者中的一员,个人是这样理解的:
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,作者用史笔也。所谓“作者用史笔也”,就是在用史实记载记录某一真实的历史事件。而《红楼梦》毕竟是隐写的小说,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只能是隐寓某一真实事件的“假语村言”,而不能按表面文字去理解为,秦可卿因为淫荡而在天香楼丧命。
“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,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?其事虽未行,其言其意,令人悲切感服,姑赦之。”秦可卿魂托凤姐两件贾家后来之事,即“祖茔祭祀”和“家塾供给”,“安富尊荣坐享”之人既然是“岂能想到”,当然也“岂能做到”?自然也不能永保“安富尊荣坐享”了,这皆因其事后来未能实行。而秦可卿之托付却“令人悲切感服”,故而当减轻宽免其罪过。
“因命芹溪删去“遗簪”、“更衣”诸文,……”是否真的删去了呢?是否即使删去了也无妨大局?更应该引起关注与重视的是,前边讲“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”,后边却转到“遗簪”“更衣”,是否在暗示“祖茔祭祀”、“家塾供给”在理解时,应该与“遗簪”、“更衣“进行连系呢?
如果否定是在作这种暗示与引导,那这段批语除了徒增无边的遐想和迷惑,还会有其它什么意义吗?因此,如想从“遐想和迷惑”中脱离出来,就须好好琢磨琢磨这种暗示与引导,才有可能更客观地去发现隐藏在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”背后的真象。
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秦可卿从病到死的过程:
第九回“起嫌疑顽童闹学堂”;
第十回才开始写秦可卿得了病,而听到秦钟在学堂里被欺负后,病情越发沉重;
第十一回“见凤姐贾瑞起淫心”,书中介绍这年是“十一月三十日冬至”,拙文《贾瑞正照风月鉴与皇太极之死》中曾作过论证,这一年为崇祯十五年(1642年);
第十二回,就在“十一月三十日冬至”交节之后,“王熙凤毒设相思局”,致使贾瑞一病不起。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六年(1643年),贾瑞经过多方医治无效后,“正照风月鉴”精尽人亡;
第十三回一开始就写了秦可卿这个“东府蓉大奶奶没了”之际“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”。
这又是在哪一年呢?第十二回结尾处交待,就在把贾瑞丧事办完后的“这年冬底,林如海因为身染重疾,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。贾母听了,未免又加忧闷,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。宝玉大不自在,争奈父女之情,也不好拦劝。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,仍叫带回来。一应土仪盘缠,不消烦说,自然妥贴。作速择了日期,贾琏与黛玉辞别了贾母等,带领仆从,登舟往扬州去了。”
当初,贾雨村带着黛玉承舟从苏州前往都中荣国府,用了几个月时间,那“这年冬底”林如海身染重疾,写书接黛玉回去,到贾琏护送黛玉登舟前往扬州,最底应该是第二年,也就是1644年的春天。
虽然书中在此处对时间进行了“模糊化”处理,我们还是可看出,贾琏黛玉走后的秦可卿死亡,当然也是在崇祯十七年(1644年)了。
既然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,作者用史笔也”,那从写她得病到死亡,难道不是用史笔隐藏着真实的历史事件吗?
因此,第十一回“十一月三十日冬至”,“见凤姐贾瑞起淫心”的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最值得“用史笔”隐藏的是什么呢?只有皇太极出于对明朝的窥觎之心,发动的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入口进犯掠夺。而这里的“淫心”,则是提皇太极和满清对明朝的窥觎、侵犯、掠夺。
那么,第二年,即崇祯十六年“贾天祥正照风月鉴”精尽人亡”,就是隐写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的后宫暴病而死。“风月宝鉴”有正反两面,正面是美人,反面是骷髅,“以史为鉴“、“《资治通鉴》”告诉我们,“鉴”隐含历史之意,而“风月宝鉴”则暗示《红楼梦》这本书,正面的故事是才子佳人、风花雪月;背面的故事,则如“骷髅”一般,隐藏着“白骨如山”的真实历史事件。
同时,背面的骷髅谐音“胡虏”,即以贾瑞影射皇太极和满清;正面凤姐在招手,贾瑞一次又一次地进去后,最后精尽人亡,则隐寓皇太极数次入口进犯掠夺,却在明朝灭亡前暴亡。
贾瑞对凤姐起淫心前的“顽童闹学堂”,作者在时间长同样进行了“模糊化“处理,它应该是在隐喻崇祯十四年(清崇德六年,1641年)皇太极发动的“松锦大战”。在这次战役中,不但洪承畴兵败被俘后投降了满清,明朝的兵力、财力也几近消耗殆尽。眼看是灭亡已无法避免,因此在表面故事中才有了秦可卿病情更加沉重的“假语村言”式描写。
已知秦可卿死于崇祯十七年,可到底是怎么死的?“淫丧天香楼”又是怎么回事呢?
在秦可卿判词前的那幅图上显示:“后面画着高楼大厦,有一美人悬梁自缢。”
朋友们想一想,假如你“用史笔”隐写一个于崇祯十七年,在高楼大厦前,一个美人悬梁自缢,隐写的这个人会是谁?
有史以来,在我国传统文化中,“天香”大多皆指月亮上的桂花之香,同时,又以“天香”代表月亮,而明末清初的文人皆以明月来代表明朝,可见“天香“那隐指明朝。那么,“天香楼”应该就是指明朝的皇宫,美人悬梁自缢后面的高楼大厦,当喻指朱明之江山王朝。
由此可知,“秦可卿淫丧天香楼,作者用史笔也”,所隐写的真实历史就是指,在满清的多次入侵掠夺中,造成了明朝兵力财力殆尽,致使无法阻止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,从而才发生了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,朱由检在皇宫的煤山自缢殉国。
那秦可卿临死之际“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”:“祖茔祭祀”“家塾供给”其事未行,又隐指什么呢?
祖茔不能祭祀,家塾不能继续,其实就是隐喻朱明王朝与汉族传统文化的败亡。
至于“遗簪”、“更衣”,红学群里一位研究《红楼梦》的好友“森林象迹”解读的非常好:满清入关后,残暴地实施“剃发(遗簪之隐)易服(更衣之隐)”来达到胡虏取代朱明王朝,灭绝汉族传统文化之目的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玉石阁原创或收集发布。
转载注明:https://www.yushige.cn/post/1157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