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力学解释你总梦到一个人,做梦到底是种什么科学解释?
直观来说就是人熟睡后部分脑细胞还在活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反应。自从微观世界发现量子效应有望解释人为何做梦。有的专家研究过大脑结构量子力学解释你总梦到一个人,发现具有11维度结构,目前除了长宽高三维世界外,人就看不见或是理解不了其他多维空间结构的形式或构造,但量子力学可以暂时解释这一现象。有的人做梦会梦见自己以第三人形式进入梦境,或许是你大脑脑细胞继续工作引起的?又或许是另外的某个平行宇宙的你引起的?这个目前没有定论!但往往能做梦的人第六感很强,虽说是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引起人们做梦,但梦里与现实的联系是科学解释不了的。
人会在梦中死去,然后一直生活在梦中吗?
这个是没法知道的,去世了的人是不能把体验说出来的。大脑是梦境的载体,而肉体的死亡则代表着大脑的死亡,在死亡之后,梦境无法被保存下来,而人的意识也会随之消失,因此,人不可能在梦境中存活。
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,如果梦境和量子纠缠现象有关的话,那么在人进入到梦境之后,身体中的一部分粒子离开了肉体,而肉体死亡后,这部分离开的粒子已经被完全分离了,变成了独立的存在,因此,意识还是有可能被保留的。
入睡后大脑皮层未完全抑制,脑海中出现各种奇幻情景,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;比喻幻想,白日做梦。形容不可能做到的事,与现实不符。
如那些抱着世界从此太平的人就是在做梦。现实是一个永恒的斗争世界。频繁做梦可能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所导致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梦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形式。
随着现代心理学的进展,对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,千百年笼罩在梦境中的神秘面纱被渐渐撩开,“有梦睡眠有助于大脑健康”,就是最近的研究结论之一。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、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。
人入睡后,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,这就是梦的基础。据研究,人们的睡眠是由正相睡眠和异相睡眠两种形式交替进行,在异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80%正在做梦,在正相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7%正在做梦。
一个人每晚的梦境可间断持续1.5小时左右。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,所以在异相睡眠中醒来的人,感觉梦多,而在正相睡眠中醒来的人,感觉梦少。此外,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进入觉醒时,而刚入睡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,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另一原因。
量子力学是怎么理解时空的?
时间和空间是意识构建的产物!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客观的存在。
虽然难以置信,但这就是科学告诉我们的真实,这也正是科学与哲学,乃至人们孜孜以求探索真知的魅力所在!
如果知道并懂得量子力学,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。只要是认同量子力学的科学家,都是这样认为的。
理解了量子力学,认识到时间和空间是意识构建的产物,并不复杂。但是要对不了解量子力学的人来解释这个问题并不容易,因为要涉及到很多物理学名词、术语。
在这里试图通俗的,绕开物理学的名词、术语来解释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意识构建的产物。
量子力学的发现,始于对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的发现。所谓波粒二象性,指的是微观粒子,如原子、电子、质子等,既是非实体的物质波,又是实体的微粒。这个发现令人震惊,因为此前人们认为物质是由很小的无限可分的微粒从小到大构建的。这些微粒是客观实在的物质。既然是物质,就不能是波。波是传播能量的一种载体,比如电磁波、声波等,都不是实体。
但是波粒二象性的发现,使以往人们对物质概念的经典理论大厦崩塌了。虽然很难理解,怎么可能既是微粒又是波,但科学的观察告诉人们确实如此。
波粒二象性的发现,源于双缝干涉实验。物理学家在没有观察电子的情况下,让这个电子射向一块上面有两条缝的挡板。结果在挡板后面的屏幕上,出现了双缝干涉的波纹图像,而电子本身却消失了。按照常理,电子只会通过一个缝隙,并且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亮点。当时科学家觉得不可思议,但是反复实验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。
但是,当科学家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电子运动轨迹时,电子就通过了一个缝隙,在屏幕上呈现一个亮点。
这个令人惊异,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的实验结果告诉科学家,必须用新的理论来解释实验现象。电子到底是呈现波的性质,还是呈现微粒的性质?!完全取决于是否对电子进行观察!人如果对电子进行了观察,电子就呈现微粒的性质,如果没有对电子的运动轨迹进行观察,电子就呈现波的性质。电子处于怎样的状态,完全取决于人是否对它进行了观察!
观察是意识的功能。显然,是否有意识的参与,决定了电子的运动的状态和呈现的性质。
既然电子是这样的状态,质子、中子、原子这些微粒必然也会呈现这样的状态,在以后科学家的实验中都证实了。因为这些微粒实际上都是由电子或者比电子更小的夸克,乃至目前认为的“最小”的弦等最小的物质构成的。
波粒二象性表明,经典物理和传统哲学所认为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消失了。
以前总认为物质是“摸得着、看得到”的,但是由波粒二象性发现,物质原来也可以是“看不见也摸不着”的,并没有所谓的客观实在。
因为既然微粒是这样,那么宏观物体都是由小的微粒按层次构成的,因此宏观的物体实际上也是一种“物质波”。只是人们在观察和意识到这个物体的时候,这个物体就好像被人的意识给“定”住了,它就出现在那里。
宏观的物体是由很多小的微粒相互作用构建的。宏观的物体相对微观的微粒而言,呈现“波”的概率就更小了。
物质是波,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它可能存在于这里也可能存在于那里。也就是说,一个物体可能出现在宇宙的任何地方,只是人在观察它的时候,它就被定在某一个时空维度上。微观物质和宏观物质都是如此。
一个电子,当科学家没有用高速摄像机去拍摄它的时候,它可能存在任何的时间和空间位置。只是在有些时空位置它出现的概率多一点,有些时空位置出现的概率少一点。当科学家用高速摄像机去观察它的时候,它就固定出现在某一个时空位置。
这个时候,它出现在被观察到的这个时空位置的概率是100%,而出现在其他时空位置的概率成为0。这也就是科学家讲的:物质波函数的坍塌。
微观的微粒和宏观的物体都是物质。因此,都一样的服从这个物理规律。
在你面前假如有一个杯子,你闭着眼睛的时候这个杯子可能不在你眼前,它可能出现在时空的任何一个位置,只是你睁开眼睛去看这个杯子的时候,这个杯子就突然固定在你看的时空位置上。再宏观一点的物体,比如天体。很多人怀疑量子力学的人会提出一个经典问题,那就是包括爱因斯坦不理解量子力学的时候,也提出过的问题,就是:
—— 当你不看月亮的时候,那个月亮就不在那儿吗?
是的,量子力学可以告诉我们,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就是,当你不在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,这个物体可能跑到任何时空的位置上。天上的月亮,当你不在看它的时候,它也许就不在那儿,可能在宇宙的任何一个地方。虽然很难理解,但是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,而且完全可以解释。
有人反驳说,你如果不看月亮,月亮就不在那个位置的话,还有其他人看到月亮在那,难道不是一个月亮吗?!
既然说月亮可能在任何位置,那么其他人看到的月亮固定在那个位置如何解释呢?!你看不看月亮没关系,其他人看到的月亮都是在那个位置,因此你看月亮这个观察行为是没有意义的。
但是,量子力学理论的逻辑完全可以回答上面那个疑问。
物质在时空中的存在完全是一个概率,月亮也是。月亮确实只有一个,假如全世界有1万个人都看了月亮,月亮就在地球轨道上的那个位置。但有10个人没看见月亮,没看月亮的时候对他们而言,月亮确实可能出现在宇宙任何位置,但是这个概率与10万个人意识到月亮固定在那这个概率比太小了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假如地球上有50亿人,如果50亿人全部闭上眼睛,而且他们的意识都认为月亮不在地球的轨道上,而出现在火星的轨道上,那么大家睁开眼睛的时候,月亮真的会不在地球轨道上,而出现在火星轨道上。
这是因为,太多的观察者的意识将月亮统一固定到了那个位置,月亮的概率波函数坍塌了,这完全是因为意识的作用。
只是很可惜,我们无法做到让地球上几十亿人同时来进行这个科学实验。如果真能做到的话,一定会出现我们不看月亮的时候,月亮就不在那个位置这个结果。
说到这里,关于量子力学决定了时空位置这个道理很多人应该能够理解了。虽然难以置信,但这确是事实。
时空存在的意义,就是给物体设定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位置——时空坐标。
因此,时间和空间如同尺子。尺子如果不是去度量物体的长度,那么尺子就没有存在的意义。同样时间和空间如果真实存在,也就定义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——真实存在。如果一个物体不存在于任何时间,也不存在于任何空间,那么这个物体就是不存在的,是虚拟的。因此物体的客观实在性,就等同于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。
但是通过对以上对量子力学的解释和科普,物体既然没有了客观实在性,是意识定义的,那么时间和空间必然同样也不是客观存在的,也是意识构建的产物。
时空与意识的关系问题,应该能够很好的解答了。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玉石阁原创或收集发布。
转载注明:https://www.yushige.cn/post/1192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