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梦”到底什么怎么一回事
梦里明明有六趣, 觉后空空无大千。 让我们用永嘉大师这句话作为开头,说一说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。 梦是人的一种很神秘的体验,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,但又无法真实捕捉到它。梦基本上都是在睡眠中产生的,除了一些人喜欢做白日梦。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睡觉,并生产出各种梦境。在解释梦之前,先说一下人为什么要睡觉。其实道理很简单,就像为什么有白天黑夜一样,自然界的规律就是阴阳轮转,动静交替。这里的阴阳动静不是对立的,是统一的,不能单独存在,而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白天人要工作,释放能量,夜晚人要休息,聚集能量。身体好,能量就足,聚集就快,所以有的人睡眠时间短,但精力充沛,有的人睡眠时间长,却无精打采。所以,动极思静,静极思动,这符合自然与科学的规律。
人体是一架复杂的机器,由肉体与精神在特定的因缘下和合而成。我们依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,用意识来辨识事物,从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一种看法,比如喜欢或厌恶,这就是六根和六识相应作用的结果。除此之外,我们还有潜意识,就是不依赖前六识而产生的一种感觉,勉强叫做灵犀吧。比如你没有理由的突然想起一位朋友,过不了一会儿就接到了他的电话。另外,每个人身体里还有一个元神,是与生俱来的,佛经里叫做藏识,里面藏了很多东西,只是我们无法觉察,更不知道怎么打开和运用。
人在睡觉时,五根基本上会停止工作,对外界事物不再有感知与也不会进行辨识。身心放松,体温下降,能量消耗也降低了。对于身心健康的人来说,应该很少做梦,即使有,醒来也记不住具体的内容。这就说明休息的很好,甚至会产生像婴儿般那种轻安的感受。但是,很多人都会做梦,各种梦境千奇百怪,异常混乱,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上下五千年,纵横两万里,古今中外,大千世界,没有障碍,没有尊严,没有掩饰,人与人之间,也可以不分彼此,相互转换。那么,梦到底是什么?如何解释呢?
按照近代研究梦的鼻祖,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所说:梦是人们潜意识的体现与宣泄,每一个梦都起源于第一种力量,即欲望,但受制到第二种力量,即意识的防御和抵制。如何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呢?我想,佛洛依德是要告诉我们:梦一方面是白天思想意识的延续,一方面来自于潜意识的刺激,产生了一种在清醒时被道德约束不能暴露的利己主义欲望,并且在梦中肆无忌惮、为所欲为地满足我们利己的需求。换句话说,梦都是我们内心被压抑的深度欲望的反应。梦中的事物分为显性和隐性,显性是可以直接看到和感知的,隐性是非常隐晦的,是精神层面的,往往用物品来替代。我们醒来之后,可以根据这些线索分析出内心真实的需求。
科学目前对梦还处于一种经验积累和分析阶段,不能对梦中的事物予以精确的解释,甚至连人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清楚,更不能控制。我们通常是忽然之间就睡过去,再忽然醒来。所以佛家把睡觉也叫做小死,就是说一觉之间和人的一生是一样的。关于梦,让我们再看看佛经中对梦是如何解答的。
佛经大智度论、大毗娑婆论、阿难七梦经等书中,都曾提到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梦,以及对梦的解释。佛祖也多次讲述过梦境,对于梦的性质、作用、因缘和征兆,佛学的研究非常细致,有比较完整的论述。对于有些显性的梦,佛教认为属于实有。对于梦中的所做所为,属于无记业,非善非恶,皆不受果报。但佛门中人,如梦中有杀盗淫等行为,则应反省,因为梦是清醒时心思的延续。
关于梦的成因,佛经中记载的约为十种,即:一、身体的四大不调。如果火大过多,也可以说上火,梦中景物多为火及黄色、赤色之物。水大过多,就是痰湿,梦中多见水及白色之物。风大过多,则梦见飞行虚空或黑色之物。又如有山崩、恶兽追赶等情境,皆属四大不调所致。二、疾病。三、过度疲倦。四、昏沉。五、食重。六、思虑过多,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。七、曾更念。即过去的经验、记忆再现梦中,比如会梦见很久以前的朋友,又在一起做某件事。八、由当有。就是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会提前出现于梦中,有先兆之意。九、他所引发。如被人催眠,或用药物入睡。十、天人梦。天人可通过梦给与人以启示、警诫,或告知未来之事。此外,楞严经中还说到睡觉时周围环境刺激对梦的影响。比如早上闹铃响时,人会梦见敲钟或开枪等类似的声音,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故事情节。
所以,做梦一是自发,由自己的身体及意念引起,二是他发,由外界环境及事物引起。佛教把梦叫做独影意识,也就是意识的影子。就像上文说的白天有意识分别感知,晚上睡觉后五根停止运行,只有心独自活动,这就叫独影意识,而梦境就是这个独影意识活动的结果,和科学的解释基本一致。
关于梦的含义,古人早就发现有些梦能够清晰的预示一些征兆,可以事先了解身体和事物的发展趋势,因此才有周公解梦等很多书籍。为人圆梦,也成为一种职业。佛教对梦与现实的关系认为存在一定的联系。比如身体不适,所做的梦都有一些规律,还有一些混乱的我们无法理解的穿越时空的梦境,是来自于我们的藏识,也就是前世残留的前尘影事。但更多情况下,佛教认为梦中的吉凶,是提醒我们要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,不要过分执着于好坏,梦毕竟是梦,这些记忆的碎片由于累生累世的原因,过于繁琐复杂,追溯起来无穷无尽。与其沉溺过往,不如活在当下。
中国人喜欢梦,更喜欢用梦比喻人生。最著名的有庄生晓梦、南柯一梦和黄粱一梦。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,醒来之后怅然若失。由此悟出生死不二。南柯梦和黄粱梦比较有意思,均是唐代的故事,一个是淳于先生在大醉之后睡于树下,梦中有一列人马相迎,去了一处洞府,那里的国王把女儿嫁给他,并封他为南柯太守。二十余年,夫妻恩爱,生儿育女,享尽人世繁华。忽有一日,兵败丢官,妻死子散,晚景凄凉。岑参有诗云:枕上片刻春梦中,行尽江南数千里。另一位卢生,家境贫寒,寒窗苦读。赶考路上,遇一位吕翁,送其一个枕头。于邯郸一间旅社住下,枕着枕头睡着了。梦中遇一女子崔氏,年轻貌美,取为妻子。考取功名,平步青云,当节度使,五子都有官阶。后帅兵攻打西域,立下战功,升为宰相。儿孙满堂,五福临门,人间少有,命到八十。待行将就木之时,心生恐惧,突然醒来,发现旁边煮的黄粱还未熟。五十年荣华富贵只是镜花水月,虚幻不实。后两个梦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春梦,看谁大梦先觉罢了。一个二十多年,一个五十多年,在梦中仅是一瞬间,这个梦境中的时间流速和科学测出来的做梦时间是一样的。从这点上,可以看出古人对梦的研究和看待人生问题的深度和智慧。
金刚经上说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心经上说:颠倒梦想。白居易有诗曰:来如春梦不多时,去似朝云无觅处。苏东坡也说过:人似秋鸿来有信,事如春梦了无痕。这些都和梦有关,世间万物,其实都如梦一场,抓不住,摸不着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人生苦短,稍纵即逝,终究幻灭,云散烟消。所以我们开头讲的永嘉大师的梦,不仅是做梦的梦,还指的是我们未开悟的人生。
了解梦,也是为了更清楚的认知一个陌生的自己。人吃五谷杂粮,有七情六欲,就一定有梦,生活也需要梦想,但要脚踏实地,用正心诚意的努力工作,用梦中逍遥自在乐观态度,创造我们美好的人生。
(这是我在今日头条写的文章,发到悟空问答来回答您的问题)
非特殊说明,本文由玉石阁原创或收集发布。
转载注明:https://www.yushige.cn/post/135906.html